"then" (conjunction, comma?); "Good morning, teacher"?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alt.usage.english/msg/47ed6e25f52a66f3

-------------------
Teacher:

Can we say "Good morning, teacher"?
http://www.englishforums.com/English/CanMorningTeacher/hjwmv/post.htm

https://groups.google.com/d/topic/alt.usage.english/7WfqzdV1gVM/discussion


求職英文自傳

以下這段是出自這討論串:
[quote]
我即將要去面試的公司回了這段英文
In your autobiography, please address how you will develop a new market, as a sales.
[end quote]
我特別引出這段是因為台灣相當多的人把求職英文(*1)自傳當成是學校寫作文似的「自傳」:
    我家有多少人,我爸爸在幹嘛,我媽媽如何,姊姊是這樣,弟弟是那樣,我還有三隻狗,我每天都有牽狗去散步,是我父母教的,所以我很負責....(?)
    我幼稚園時如何如何....
    我小學時如何如何....
    我國中時如何如何....
    我....
    我大學時如何如何.....
    (乾脆把*昨天*媽媽交待出門要小心也寫進去好了...)
而那討論串原發文人是我在網路上看到的問英文自傳的人當中唯一一個有把「公司實際要求」清楚寫出來的人。我的猜測是那家公司恐怕也是受不了我前頭提的那種「小學生寫作文」方式的自傳,所以乾脆挑明了說。


(以下是我寫的一篇回文。有這種現象的人很普遍,所以我移到這裡保留)

有一點你需要留意的是你寫這篇「自傳」的目的是為了求職,不是在寫標題是自傳的「(學校)作文」。讀你自傳的人是為了找「能力合適」的人,不是要批改你的作文,所以能的話一開始就「切入主題」---強調「我的(和工作相關的)能力是如何如何好」(當然一開始要先寫些「東西」,這我後頭說)。我將你的自傳稍微誇張化,幫助你了解寫作內容會造成如何的“impact”:
1.
     我小學的時候是幼童軍,每天奉行「做一件好事」,絕對不闖紅燈,.....
.....
.....
.....(總共講了一頁)
     我國/高中的時候.....
.....
..... (講了半頁)

     我大學/研究所 … (講了三句)

(換句話說讀你自傳的人要到第2頁才能知道你這人擁有什麼和他的公司有相關的能力。但是有多少人有那時間慢慢讀?)(等真的讀到有相關的卻是只有短短三句?)

2.
     我畢業於xxx研究所,主攻生化科技。主要研究內容是xxx, xxx, xxx 而其中的yyy和yyy是和aaa公司合作且已經申請了專利。預計下年度會為aaa公司帶來台幣 $$$ 的利潤.....
.....
.....

我是刻意誇張,但是「這類」學生在美國的話不少。畢竟開公司就是為了賺錢。如果你能馬上就幫他們賺進$$$,那麼他們搶也要把你搶進來。如果沒有那背景,那麼至少把和你未來公司有最直接厲害關係的東西放前頭-----> 比如研究所的東西 (我沒有全部讀完你的自傳,所以我先暫時假設你是剛從研究所畢業)(我沒有讀完是因為我前頭提到的,你的自傳前頭部份寫了太多次要/次次要的東西)

換句話說,如果你把你研究所那段(Note:我先暫時假設這是你最高學歷)擺前頭,這馬上就有加分效果。不過我是建議你不如去買本寫英文求職自傳的書,看看內容如何寫對你求職有幫助。幾百塊的投資和你未來的收入比較起來很划算的。到圖書館借書也成。


 (*1) (下列這新聞內容沒特別提,但是應該有包含或是專指中文自傳)
另外看這篇新聞: http://udn.com/NEWS/LIFE/LIF6/6583881.shtml
它的標題是在講「啃老族」,但是我的重點是裡頭的:「.... 也未針對面試的廠商特性,在自傳強調自己專長 ....」。總之如同我前頭說的,不要把求職自傳當成學校作文來寫。

翻譯怪談

我們家是信一貫道的。在政府禁一貫道的年代我們是對外宣稱我們信的是佛教。而我所謂的「對外宣稱」是小學的時候有時候要填家庭狀況表格,表格裡頭有宗教一欄。在初次填的時候我問我父親我們家是信什麼教,我得到的回答是「佛教」,所以這以後我碰到類似情況我一律填「佛教」,而我也一直以為我們家是真的信佛教。一直到很多年後政府宣佈對一貫道解禁,因為這三個字在媒體上出現,我在和家人談論的時候才被告知原來我們家信的就是一貫道。

那麼這和英文有什麼關係?別急,慢慢聽我道來。我當兵的時候遇到兩位所謂的「道友」(我和家人的用詞裡頭沒這個說法),他們除了常說些有關宗教的事情之外還提到了「扶鑾(/起乩)」等等一些我在家沒聽過的東西。退伍之後在有次拜訪一位家族長輩的機會裡頭我向她提起這件事情。我們家當初就是由她引薦而信奉一貫道。我問說我們也是信一貫道,怎麼我從來沒聽過或是遇見過那種什麼起壇的儀式。她解釋說那是不同的分堂(或是派別)的關係,我們這一堂因為已經「得到道理」了,所以不用去起壇請神仙下來開示。

同樣都是一貫道,不同的分支有不同的作法,即使我自己是教徒仍是對一些分堂的作法相當陌生,生疏到我不會將「他們」也稱做是「我們」。佛教也有這情況。大範圍一點的,比如藏傳佛教和我們的就有很明顯的差別。較細一點的, 比如佛光山和法鼓山的組織不會完全一樣,對內和對外的行為方式也不會完全一樣。慈濟也是。至於其他數量更多的較少在媒體上出現的佛教寺院/團體組織也是一樣的情況。不過至少我們在提到.... 比如「台中中台禪寺」的時候我們不會把他當成是和佛教完全分開一個獨立宗教,甚至稱之為「台中中台禪『教』」,或是「佛光山『教』」、「法鼓山『教』」、「慈濟『教』」等等。但是在遇到「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時候,我們民間一般卻是將這兩者視為分開的「兩個」宗教。曾經有位來自馬來西亞的華僑就對這種現象做了這評論:「全世界只有三個地方以為基督教和天主教是兩個不一樣的宗教---中國大陸,台灣和日本。」

為什麼會有這情況?如果下列這兩個名稱的中文不是這樣子翻的話,那麼現在的人最低限度不至於望文生義直接把「xxx教」當成如同是「佛教」、「道教」一樣的宗教名稱:
  • (Roman) Catholic Church : 台灣民間普遍是直接稱為「天主教」。另一個較古老的翻譯是「公教」。雖然它的相關中文翻譯最原始的原文詞源不是英文,但同樣都是拉丁語系,所用的語序和個別字的意思仍是一樣。以英文名稱來說,單字裡頭唯一和「教」扯上邊的是"Church"的「『教』堂」、「『教』會」
  • Protestantism / Protestant : 國中歷史課本裡頭有提到的「基督新教」,簡稱「新教」,台灣民間往往直接就用「基督教」來稱呼,因為望文生義所以當成是「新的基督教」。但是原英文單字裡頭根本沒有「基督」也沒有「新」,更沒有「教」。事實上"protestant"是本來就有的字,意思是"抗議者/的人"(a person who protests)(詳情請翻國中歷史課本這一章節,讀了就知道為什麼用這字來稱呼這一「分支」)
宗教的事我不想細談,但是畢竟英文這個語言和他們的文化息息相關,而「基督教」又是他們文化裡頭主要的一環,這就像是我們中文裡頭有很多用詞是源自佛教典故,所以有個大致的認識對英文的學習仍是有幫助的。

(Update: 今天剛讀到的: 基督教只能是新教?有沒有搞錯? 看樣子在台灣有這種認知的人比我想像的還普遍)

<待續>
Christianity / Christian : 我們是翻成「基督教」 --- 這個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