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當天我哥帶東西過來煮晚餐。食客則是我和我的房東Mr. K。Mr. K很喜歡吃蝦子,也很喜歡薑,所以Mr. K準備好這兩樣交給我哥,接著我哥炒了道蝦子(下方照片右上角)。Mr. K吃了後驚為天人,於是他跟我哥說"You must give me your recipe for the shrimp." 我哥當然說好,只是他有沒有給我就沒去注意了。
旁邊那盤是滷味(剛端出來時疊得高高 的)。我哥說這些年來他朝思暮想的就是盤滷味,於是他特地帶了牛筋,豆干,雞蛋和滷味包來滷。據他說這是他第一次滷,但是滷得相當成功。倒是豆干我們得跟 Mr. K解釋一陣子。Mr. K知道tofu,這邊超市也有賣(花樣還挺多的,從silky到extra firm,還有加五香的),只是他幾乎沒吃過豆干,所以他一時之間無法將兩樣東西聯想起來。我們解釋是這基本上就是tofu,製程有點差而已。講的話我們 是直接跟Mr. K說這是豆干(中文發音),反正已經有解釋這是什麼東西,也提到tofu,再說他在念"豆干"時也念得蠻好的,所以這樣子就夠了。
---------------------------------------------------
關於bean curd,我其實不是很喜歡這個說法。bean curd按照字典上的字源記載來看是直接翻譯自"豆腐"的字面意思,換句話說bean curd就是tofu,同樣的東西,不同說法而已。我來美國後第一次看到bean curd是在舊金山的一家中式速食店看到的。這之後陸陸續續在不同的中餐館的菜單上有看到,但是以一般的美國用法來說,還是以tofu為主/更為常見。和我們的中文用法比較起來的一個差異點是"豆腐"已經是我們固有的食物,而在長久時間的發展下我們已經很習慣各類的"豆腐"衍生物,同時我們對於各類衍生物也有特定的名稱(比如豆干)。但是對一般的美國人來說這還是屬於外來物,只是最近十幾二十幾年在素食者的推廣下比較多人知道而已,同時對這些人來說,他們知道的一般仍只限於"白白軟軟"的豆腐,所以只要樣子/質感一變,他們就無法辨認(比如Mr. K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比如他們有些人會吃"素"的火雞,用的是tofu。為什麼不用我們的"素雞"呢?沒為什麼,除了不知道有這樣東西之外,就算在華人 超市買得到,對一般美國人來說,華人超市不是很普遍,所以想買也不是很容易。
一家製造素食火雞(tofuky)的公司:
http://www.tofurky.com/
http://www.tofurky.com/ourstory/tif_story.html
或是買tofu自己做tofu tur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