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ton lexicon

A wonderful article Exodejavu shared with me: Wicked good Bostonisms come and go(Note: the drink mentioned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frappe)
I guess it means more to me than the rest of you, but it just so happened this new McDonald's TV commercial also features Boston(Massachusetts is part of New England) lexicon:

Neurologist

      A while back I frequently accompanied my girlfriend to visit her father. She placed him in an assisted living, so it wasn't uncommon to see old folks there who were, well, "not all there." 

     One of the residents there was particularly energetic and bright. This old lady was lean and petite. My girlfriend told me she was a neurologist, but the sad thing was she had Alzheimer. I remember, right after she told me this, I was thinking "How could that be? Just look at her. She moves around and about just like everyone else." By saying "everyone else," I meant people in general. And her smile. She always smiled.  I never once saw her without that big smile of hers.

       One day my girlfriend called and asked me to pick her up at her father's place. I got there, but I couldn't find her at the lobby as she'd told me on the phone, so I walked inside and tried to find her.

"Are you looking for someone?" It's that lady with that bright smile.
"I'm looking for ..." I gave her the description of my girlfriend, and told her I was supposed to meet her at the lobby.
"I know where she is. I'll show you. Just follow me," and off she went with a risk walk. "Make sure you can keep up!" she said to me.

      So she led me to the dining room, and I saw my girlfriend there. I thanked the lady, and she walked away with a big I'm-glad-I'm-of-help smile.

      My girlfriend was helping her father get settled in the dining room, so she asked me to wait for her. On my way back to the lobby, I ran into that same lady with her big smile again.

      “Are you looking for someone?”

美式發音教學影片

這個是關於 /i/ 和 /I/
重點: 光用長音和短音來分還是不夠
(右邊的list也有關於發音的影片可以點選來看)

----
Difficult words "world", etc

----
T sound
重點: almost "d'", or fast "d",不是像我們念的很重的"d"(or strong "d")
注意聽她說 When we say "better", we don't say "be-D(很重)ER"


glottal stop ; true T, flap T
https://dunchee.blogspot.com/2013/05/glottal-stop-true-t-flap-t.html

牛排....

"牛排館"的話我還記得名字的有"Ken's steak house"(http://www.kenssteakhouse.com/),他們也有出自己品牌的牛排醬,沙拉醬之類的調味料。"Outback" 是還好(我只記得很鹹),"Texas Roadhouse"也不錯,算是平價。我自己倒是很久沒吃牛排了。

我還在台灣時,那時候的"吃西餐"="吃牛排",而且一定是"鐵板牛排"。不過我是在一百元的我家牛排開張後我才算是開始吃牛排(當兵的時候我常帶隊去吃)。說真的,現在要我選擇的話我會選這類的牛排。

我剛來美國時因為好奇我常點牛排。甚至家裡頭也常煎/烤牛排。但是漸漸的我發現一個問題 -- 牛排的火侯很不好控制,包含餐廳廚師和我們自己私下煮。這邊的牛排厚度一般比我家牛排的"薄片"牛排還厚,所以火侯上的控制難度很高,到目前為止,我碰到送上桌的牛排有達到我點的熟度的機率相當低(包含我們自己在家裡烤/煎的),往往不是過生就是過熟。過熟,嚼起來腮幫子部位關節痛。過生,看到盤子上一堆血水實在是.... 。每次在那裡要求服務生送回去再次處理也不是辦法,所以幾年之前我就開始不再點牛排了。

最近一次我和朋友去TGI Friday(這不算牛排館,所以前頭我沒有提)。我朋友點牛排,他點medium(還是medium rare? 我忘了),結果牛排送上來後太生,他招呼waiter過來反應這情況。一陣子後經理自己親自把烤好的牛排送上來,他為保險起見還要我朋友當場把牛排切開 (*1),結果是我朋友還沒講那經理就自己說"I'll write it off from your bill"(因為他自己看到血水還是一堆流出來,所以那牛排算是送的)。我朋友也是在那裡說沒關係啦什麼的,但是經理堅持那就讓他去。後來帳單送上來 -->沒扣。

(*1) 我是有碰過幾次服務生在牛排送上來後會這樣子問,確定沒問題後才離開

Business letter; formal?

In a business letter

(Majority in this favor:)
HVS: In modern business letters, "herewith" .....  Even if one allows "herewith", .... either be formal or informal, but don't mix them up. .....
(Then, a preferred form)
------
(So far, one thinks this way)
E.W: I disagree. .... exactness and accuracy ....

不同的聲音

(我在ECT寫的第一篇blog)

英語教材百百種,小魔女小魔男也好幾個,學英語倒底是要聽誰的呢? 其實,施主,這要問的是你自己啊。我曾經遇過一個靠聽ICRT聽到講英語講得很流利的人,也遇過一個單字背了一大堆的活字典,而我自己呢,也是在一家語言學校上了快一年的課,從最開始的上課用猜的,到後來的對答如流,每個人有每個人的sweet spot -- 有些人就是能夠背一大堆生字,久久不忘;有些人就是能夠光念文法,分析句子起來頭頭是道。只是適合他人的英語學習法未必適合你。

一般的學生在高中,或是大學期間,其實已經知道適合自己的學習英文方法;如果你覺得背單字你才會心安,那就放心去背吧;如果你覺得這條文法不搞清楚就無法睡覺, 那就安心的去鑽研;如果你覺得上補習班和老外對話才覺得有趣,那就去上,因為,英語不是一夜之間就可以精通的,這靠的是長年累月不止歇的學習,尤其是台灣並不是講英語的國家,一般人無法長期置身於英語環境裡,只是,如果經過了一兩年的勤奮學習,你的英語在任何方面都沒有長足進步,那麼你就要考慮變換一下學習方法了。

以我自己來說,我在讀高中時就很清楚的知道我無法死背,單字或是片語背到第三天就忘了,那時又沒有網路,無法自己找一大堆英語網站來讀,老師有說過要買克漏字聖經,只是我知道我背不起來,所以根本沒買,因此呢,那時的英文文法,片語和單字我靠的僅是課本和老師發的講義。當時我的想法是難的不會,至少基本的要搞通。所幸聯考英語成績雖然差強人意,總算是讓我考上了大學。

即使是像我這般普通的英語學習背景和程度,到美國後交的美國女友,她倒是對她的朋友說我的文法比一般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好(*1),至於我的會話能力,那當然是比我的"三腳貓"文法還要好。講了這麼多,要說的只是台灣的英語教育並不是那麼一文不值,若不是我在國中及高中受過的英語教育,打了些底,即使不是很強,也夠讓我在上語言課程時猜出老外老師在說什麼。也是因為以前學的文法,我現在才能修改他人英語寫作上的錯誤。英語靠的是聽說讀寫,能四方面兼顧是最好,不能的話,即使是僅加強其中幾樣也是好的,只是,若你真的對英語有興趣,你會不想去全方面增強嗎?

(*1)我們的中文也是一樣,有多少人能說出中文文法規則或是術語? (我們已經分手了。還是有聯絡就是)

-----------------------------------------------------
(以下是在別處回答一個網友的內容,大致上和前頭的一樣)
不客氣:) 我住在美國麻州十多年了,有時晚上或是週末閒著沒事會選些有趣的英文問題來回答,主要是興趣。我主要是在***************上頭出沒,有興趣的話歡迎你到那邊逛。

我以前在台灣時的英文很普通的,因為單字啦,片語啦都背不起來,所以才有辦法換方式學英文--->直接和在美國的筆友通信(從高二開始,一直到當兵完,出國前),大學時直接讀英文教科書(工科的教科書沒有複雜文法,用高中記剩下的就夠了),直接去上英語會話課練習 「活用」英文。

現在的話是已經會活用英文所以回頭再去讀文法書就很容易讀懂(我是在約三年前才又開始重新碰文法,利用等女友的空閒時間到書局翻文法書),換句話說,從高中畢業後到三四年前,我沒有碰過文法書或是文法術語啥的,都是實際應用。

當然每個人的方法都不一樣,適合我的未必適合你,算是提供我的經驗給你參考囉 :)

<<我的一篇舊文,有修改>>

Cleft sentences (which?)

(我以前的一篇舊貼文。貼在(#6, djyang是我本人): http://www.english.com.tw/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2400&forum=11&post_id=8781#forumpost8781)

這用法我之前也是找了好久:p 我找到的並沒有分析單一文法詞性(but what ruke said makes sense),只是對這用法有介紹(換句話說整個背下來,然後記住整個的意思)
以下出自"Practical English Usage" by M.S., 3rd edition, 130 cleft sentences(註一), 130.5 other structures

"....
All (that), and expressions with thing, can be used in cleft sentences.
All I want is a home somewhere.
All you need is love.
All (that) I did was (to) touch the window, and it broke.
The only thing I remember is a terrible pain in my head.
.......
....."

(註一) cleft是"divided"的意思,這用法的出現是為了用文字來凸顯/強化某個特定的字。我們一般在說話時可以用語氣上加重某個字的方式來強調那個字的意思,比如:

我在看電視. (普通語氣/速度的念)

我在看*電視* (粗體字是大聲念出來的部份)

這兩句聽起來的感覺會不一樣。但是在文字書寫上就沒辦法這樣子做(除非像我一樣在後面刻意加個注解補充)。cleft sentence就是在這情況下產生的,它是先用一小段話來作前導(也可以是在後頭),告訴讀者「注意喔,接下來的字(或是之前的字)就是我要強調的喔」,之後所接的才是真正要講的,最後還可以再用個類似關係子句般的子句把主要強調的字補充完所要說的意思。

比如:
- Mary kept a pig in the garden shed. 這句話很平常,沒什麼特別,但是如果我要強調是"Mary"而不是其他人的話---

Mary was the person who kept a pig in the garden shed. 這是把要強調的Mary放在前頭的用法,然後 the person who 就是告知讀者前頭的主詞就是我要強調的。

The person who kept a pig in the garden shed was Mary. 這是把要強調的Mary放在最後的寫法。

"cleft sentences"可以用的基本句型很多,前頭的All (that) .... 也是其中一個。

以原來的問題來說:
All I could do was (go to bed) and (hope that I felt better the next day).

這整句是要強調兩件事(括弧部份),而不是要強調開頭當作主詞的All。





其它資料:

http://grammar.ccc.commnet.edu/GRAMMAR/sentences.htm
"The cleft sentence .... (usually who, which, or that)"

-----------------------------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Quirk et al
18.28 : page 1386 - 1387
(Cleft sentences)
"18.28 The second clause in a cleft sentence is obviously similar in structure to a restrive relative clause; .... Examples above show that pronouns used in relative clauses (who, that, 'zero' pronoun) are also used to introduce cleft sentences.......

"There are differences from relative clauses, however, in that the wh-forms are rare in cleft sentences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and zero. Although whose is allowed in cleft sentences (It's Uncle Bill whose address I lost), whom and which are only marginally possible, and it is virtually impossible to use whom or which preceded by a preposition. ......." --> 謎之聲: What happened to who?
(Note: There's more to the restriction of using wh-forms)
----------------------------
"Practical English Usage" by M.S., 3rd edition
131 cleft sentences (2): .....
"... are usually joined to the relative clause by that. ....... Who is possible ... when a personal subject is emphasised."

他家的地址是什麼?

我有些好奇,有多少人認為標題那句中文沒有任何問題的?(主要是指台灣的用法/說法)

我在網路上一處看到有人問這英文句子(和翻譯):
What is his home address? (他家地址在哪?)
結果有人(英語老師?)質疑說那是大陸的說法,正確的中文翻譯應該是「他家的地址是什麼?」....

我一看到這說法的第一直覺是這不是我熟知的說法。是可以看懂也知道意思啦,但是聽起來真的有些怪異。前些天我哥過來作客,然後我突然想到這問題,於是我把下列兩個句子在張紙上寫下,然後問他的意見:
他家地址在哪裡?(我不是記得很完整,多了個"裡")
他家的地址是什麼?
他的答案和我的一樣,也是認為上句是通順的說法,下句的話他很直接的說他沒聽過。我哥是在過了三十歲之後才搬到美國。在這之前他在銀行上班了好多年,所以他的中文語感應該是很貼近社會大眾的實際用法,特別是他的職業關係,他比我更容易遇到需要別人填表格和住址的情況。

接 下來則是我想說的主題。原來問問題的人是問說為什麼是用"What"而不是"Where",而我在看了中文句子後其實我想的是為什麼是"哪裡"? 這是我們的慣用說法,我平常用習慣根本不會去想這合不合理,但是因為這問題讓我多思考了一下,如果仔細分析「他家地址在哪(裡)?」的話(直接去鑽字面意 思的話)...好像不是很合理喔.... 如果我說「我要知道這說法的來源/文法分析,這樣子我才能懂啊」,那麼是不是會讓人氣結? 我會這樣子說是因為常在網路上看到些人這樣子問英文的慣用語。以前我會嘗試解釋,現在我是懶了。

遇到那種情況,我的建議是
1: 先找到那慣用語的意思解釋(Longman線上字典往往有)
2: 想辦法聯想。其實很多的英文慣用語是從個別英文單字的基本意思延伸開來的/還是有意思上的關聯的(換句話說一個單字一個單字的去查Longman吧。這時候最好是不要用英漢字典,因為這時候需要知道的是"他們怎麼想",而不是"我們中文是如何的使用")
另外一個情況就是有些人在問翻譯時常常會出現些「詭異」的中文翻譯(含中文翻成英文的「用中文寫的」考試題目和講義)。若說那些怪異句子是「英式中文」一點也不為過。這,我就留著另外寫一篇吧....



<<我的一篇舊文>>

國小學英語 國中未必好

我剛看了這篇:
http://www.english.tw/space-3-do-blog-id-1173.html

      這讓我想到一個親戚小孩的遭遇。他娘呢,在他國小的時後就請老外來家裡當家教(開銷當然大,後來她幫這位老外找學生在自己家裡開個小班,結果她跟我抱怨這個老外還是跟她收一樣的鐘點費)。
      後來這小孩上了國中,學校是以嚴格出名,結果他的英文考試經常是拿鴨蛋和掛尾(還被班上同學取笑,看樣子也是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怎麼辦呢?有次期中考試前日碰到要回老家(也就是我家。那次剛好我在)拜拜的節日,於是她拜託我教他小孩英文(明天就要考試了妳今天才叫我教(*1)?)
      那時她兒子也才國一,英文考試內容也不過是生字和音標,偏偏她兒子就是敗在音標上頭(國小家教的老外哪知道音標啊)--她兒子會唸個別的音標,但是合起來就出問題了,兩個音標之間一定會多出個"ㄜ"的母音。真的很可惜,因為他在唸整個單字時發音卻又很漂亮(這是拜老外家教之賜)。
      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
      前一陣子好奇之下我去看了最近幾年的國中學力測驗英文考題,裡頭沒有考音標,總算出題委員開了竅,只是現在的國中還有沒有在那裡考音標我就不知道了

(*1) 我上次回台灣,有次也是剛好碰到她的剛上國中的小女兒隔天要考英文。都晚上十點了(她女兒也才家教完)居然叫我教她女兒英文,我直接回答「妳女兒累了,我也累了」(我那時時差也還沒調好,很累,很想睡)加以回絕

Try this for size

victualer
我在看我們這個town的local cable電視台放的town meeting過程錄影時看到的: ".... transfer license of victualer ..."。好奇之下我查了這字: http://dictionary.reference.com/browse/victualer
Hm.... 來套發音規則吧。

http://dictionary.reference.com/browse/victual : 這裡頭的Usage Note有提到字源和發音

Please (come in)的詞性到底是什麼

<<以前的一篇舊文>>

please在"Please come in"這句子裡頭的詞性到底是什麼?有的說法是動詞,有的說法是副詞,那麼到底那個才是"正確的"?先以我手邊能找到的英漢辭典來說:
1. 大陸簡明(深棕皮,普通大小)和標準(綠皮,普通大小): 動詞:請 "Please come in"(註一)
2. 文馨當代英漢辭典: 動詞:請 "Please come in"
(上面三本都是15年前的舊版本)
然後以我手邊的英英字典來說:
1.American Heritage Concise(大本硬皮over 7萬字, 1994): 無副詞entry
2.Webster's NewWorld(普通大小,約6萬字, 1988舊版,紅皮): 動詞 "Please come in"
3.在別處翻到的,一本超大本硬皮 American Heritage Fourth Edition: 副詞 "Please come in"和"Come in, please"
再來就是我去書局翻的結果(都是最新版):
1.Merriam-Webster 多種版本: 和on-line的一致,都是副詞"Please come in”
2.Oxford 多種版本: 動詞 “Come in, please",只有一個版本有副詞的entry。
3. Webster’s NewWorld(普通大小,over 6萬字,新版,紅皮)以及Webster's II (第三版,深藍皮): 動詞 “Please come in”
4. Random House出的Webster’s 多種版本(含H.C. Webster's): 副詞 “Please come in"和 “Come in, please”
網路上的就不用說了,dictionary.com和m-w.com(Merriam- Webster)都是副詞"Please come in”

說穿了也不過是角度問題。對於"遵行古法"的學者來說,他們以"Please come in"這用法的古老原始出處為依據,所以他們主張這是動詞。而對於奉行"現代用法”的學者來說,他們考慮的是現代的新的普遍用法,所以他們認為這應該是副詞。

不過這時你要思考的是,對於"純口語"的"Please come in"這個用法,硬是要分析裡頭的Please的詞性有多大的意義?

先岔個題。在這句話裡頭"你不能醬子啦!"的"醬",這字的詞性是什麼?有的學者可能說"這只是單純口語,是'這樣子'念很快時的混稱,本身根本不能算是正式的字,所以沒有詞性",有的學者可能會說"這已經是廣為流傳的用 法,許多人已經正式寫在文章及其它媒體上,所以我們要為這字創一個相當於'這樣'的動詞意思"。

是否已經看出我所要表達的意思?對於上例的please的詞性,在過去也在學者間經歷過這樣子的辯論。不同的英英字典出版處有他們自己的"評審委員”,這些委員對於有爭議的字彙定義會以投票的方式來決定,然後部份人主張這禮貌用法的please的詞性是動詞,有的主張是副詞,有的則說這是口語,根本不用在正式文體裡頭,咱們略過不寫!於是呢,A 字典出版處的委員們投票結果"副詞"佔多數,於是他們的字典上印"副詞",B字典出版處的委員們投票結果是"動詞"佔多數,於是他們的字典印"動詞",然後C字典則根本不提,等等等等。

那麼到底是誰對?都對!主要是看你願意接受誰的說法。就像前頭提到的,對"遵行古法"的人來說,他們可以"只"接納"是動詞"的說法,對奉行"現代用法"的人來說,他們當然也可以只考慮"是副詞"的解釋。我呢?我兩邊都接受,都聽,一個是由古語而來,有它的歷史源流,一個是現代用法,沒必要寫些古代句子去得罪現代人。所以就像我在開頭說的,這是角度問題。

最後要強調的是,"Please come in"這種禮貌用法只能用在口頭上,它的應用範圍非常有限,動詞也好,副詞也好,會因此使用錯誤的機會幾乎是零,我在猜,也許是這個緣故所以字典上都沒有這字在這用法上的usage note(反正用法都一樣嘛!)。

至於文法書和字典的依據性,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由hopefully談起"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書局翻翻英漢辭典,也許新版的已經update為" 副詞"也說不定喔。


(註1)
為了方便,我把代表相同意思的"used in polite request”的please例句都寫作"Please come in”(我在書局翻來翻去都是這幾個例句:”Please come in”, "Please stand back”, “Please come here”, "Please sit down"....等等)

韭菜盒子

      我的老美房東會說些中文詞。有的是跟他的朋友(他的同事,有台灣人也有大陸人)學的,有的是跟我學的。韭菜盒子...如果我沒記錯他是跟我朋友學的。我朋友也是台灣來的。有次他帶了韭菜盒子過來,因為「見者有份」也分了些給我房東吃,吃東西之前當然會先問那是什麼東西,然後我房東他居然把「韭菜盒子」這中文發音記起來了(一次要記四個音,對他說起來不是很簡單)。我猜他大概是喜歡那發音吧,因為那之後他每次要現他的中文時他一定會說「韭菜盒子」,雖然他後來也忘了那長的怎樣(味道就更不用說了)。
      說到「韭菜」,似乎很多人都翻成"leek",只是我剛剛在看一家中國餐館的菜單時看到他們是翻成"Chive Pie"(註:應該是Chives)時我突然想到,對喔,leek不是韭菜。我很久沒吃leek,也很久沒在一般美國超市買leek,所以忘了這是兩個不同的蔬菜。這個看照片最直接:
1. Leek
http://www.ldoceonline.com/dictionary/leek
上頭有照片。這"東西"在台灣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叫"大蔥",個頭很大,葉片也很粗厚,味道比韭菜還要辛辣。
http://en.wikipedia.org/wiki/Leek
Wikipedia上的圖片:


2. 韭菜
Wikipedia中文版: http://zh.wikipedia.org/wiki/韭菜
Wikipedia英文版: http://en.wikipedia.org/wiki/Garlic_chives
英文版裡頭提到"A relatively new vegetable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也難怪這蔬菜的英文名稱很多,比如: "garlic chives"(文章裡頭提到和chives比起來味道更接近大蒜),"Chinese chives", "Chinese leek"(會翻成leek的大概就是從這裡來的),"Oriental garlic chives"等等。"Chives"本身又是另一種蔬菜,有興趣的人自己看這個: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ives
      說老實話,我是覺得像我老美房東那樣直接說「韭菜盒子」就夠了,反正沒看過的人就是沒看過,再說如果碰上個vegetarian,他最先想知道的反而是裡頭有沒有肉類的東西,是韭菜還是大蔥反而是其次。直接讓他嚐一口,這比有的沒的解釋更有用。
韭菜

collective nouns; zero points?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alt.usage.english/browse_thread/thread/abf19ab68141134d#

http://www.britishcouncil.org/learnenglish-central-grammar-collective-nouns.htm

--------------------------
zero points?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alt.usage.english/browse_thread/thread/68ae65d3d0323c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