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了」
Q:
通常我們請人幫忙都會說:謝謝
偶爾也會說:辛苦了
不曉得西方有沒有對應的說法
A:
是有類似這樣的: "Thank you (all) for your hard work",不過這是用在對方真的有在做/做了"hard work"的場合,而中文的"辛苦了"雖然也可以這樣子用,但是"辛苦了"很多時候只是口頭上的道謝說詞,對方未必真的做了甚麼hard work.
以美國來說:
*「辛苦了」(口頭上的道謝,比如對方幫忙做事情): 一般是直接講"Thank you"或是說出/做出些實際的動作,比如請喝啤酒等等。
*「辛苦了」(口頭上慰問,對方做的事情往往和自己無關): 這個就真的是我們文化特有的(*1)。我們這樣子講基本上是屬於一種acknowledgement -- "雖然你現在正在做的/正在遭遇的與我沒什麼相關,但是我感同身受的說'(您)辛苦了',讓你知道我沒有忽視你/我沒有當作我沒看到,這樣子讓你感到窩心/稍微轉移一下注意力,不會感到仍像原來那樣子的悶/辛苦"。這種「辛苦了」的說法就真的是口頭上說說,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和意思(難不成你真會動手幫對方做事情?),而這用法就我所知是沒有直接對應的英文說法。美國這邊在這情境下一般是直接就對方的情況講些有的沒的,或是稍微聊一下天這樣子就算了 -- 我沒有忽視你喔/我有花些時間陪你一下讓你感到輕鬆一點。
像這類文化上差異造成的不同的表達相當多。比如我們的中文習慣在稱呼自己的公司經理時是類似這樣子的稱呼「林經理,早」,我們並不會直接用名字來稱呼(比如「建民,早」)(厚,如果雙方都是男性那麼這樣子稱呼實在是很肉麻)。但是英文習慣是用名字來稱呼(比如 "Morning, John" )。如果硬要中翻英,那麼 "Manager Lin" 就變成錯誤的中式英文 (換句話說,硬要按照「辛苦了」這字面意思來翻也會變成讓西方人士啼笑皆非的中式英文)
(*1) 我主要是以東西方兩邊文化對比的角度來說。同樣是屬於東方文化的國家(比如日本)也有這現象,只是我的重點是在凸顯出西方文化說英文的英美系國家所沒有的現象
(原出處:我以前回的一篇討論文, djyang是我本人。我有做些編排/增修)
「不用麻煩了」
Q:
比如某家有客人造訪,然後主人在那裡忙著招呼客人。客人說:「不用麻煩了」(或是這一類的說法)。西方有沒有對應的說法?
A:
這說法本身也算是我們文化特有的(*1)。客套話在西方(英語系)國家裡頭並不是沒有,只是相較之下他們在很多情形下會比較直接。畢竟我住在美國,我就以美國的情形來做個比較。
我們會說「不用麻煩了」的一個情況是因為在我們的(待客)文化裡頭主人在客人剛到的時候會直接就開始張羅(*2),換句話說這是在主人沒有事先問客人是否需要的情況下(或是主人在問了之後得到"no"的回應之下仍是當成「客人很客氣,不好意思接受」(*2))所做的待客行為。這之後客人才會說「不用麻煩了」這句話(這可以是客套話,也可以是真的希望主人不用那麼麻煩,馬上停止在做的事情)。
而在(美國)這邊的話,一般主人會直接先問客人是否需要什麼(比如飲料啦等等)。然後客人也是直接的回答 Yes 或是 No (然後再看情況另外說... 比如 Thank you 這類的客套話)。如果你回答了 Yes ,然後又在那裡「不用麻煩」,那麼這基本上是互相矛盾,你真的說了出來反而會造成主人的困惑(啊你不是要飲料嗎?怎麼又在那裡要我不用麻煩?) 換句話說在美國一般家庭待客的場合裡頭你基本上並沒有說「不用麻煩」的時機。至於 No 的回答主人就不會像我們的(較傳統)作法那樣仍是很熱切的(幾乎是半強迫的)去準備。這邊的情況是 No 就是 No,主人頂多會再問一次 "Are you sure?" 。這之後當然就沒有說「不用麻煩」的時機。
<待續> 補充"If it isn't too much trouble"
(*2) 在台灣的話,較傳統/舊式的作法是這樣。現在的人(特別是年輕一代)是否仍保有這作法我就不清楚了,不過這(中文)說法/用法應該不至於有人(特別是年輕人)會不知道它的意思/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