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
A:
真的要解決這問題的話你需要多練習「聽」(輸入)。有好的輸入才會有好的輸出(「說」)。(你不是問「讀」和「寫」,不過原理都是一樣)。 比如你寫的這句子:「大家也會遇到這個窘境嗎」。你會寫是因為你之前有接觸過(讀過或是聽過)這十一個中文字的整個一體的中文表達——你不是臨時拼湊出之前從沒聽過的說法。臨時拼湊出來的中文會是怎樣的情況?比如這個自學中文的日本人,或是台灣現在很多的外國人講的彆扭中文。
> 大家也會遇到這個窘境嗎,閱讀還行,但口語腦袋都要想文法,整個就卡住的問題,該如 何克服讓對話很自然快速說出來呢?
初期階段(大學時)我也是這樣。這說穿了也沒什麼,因為大家會的英文就只是「文法」,而不是語言表達本身。為什麼?因為要應付英文考試,老師這樣子教,學生也就這樣子學。長期訓練下來遇到真的要實際應用時就只能靠自己在學校學的——用文法來拼湊。
要如何克服?這其實和我們會說中文的過程一樣。你如何會說中文卻不會先想中文文法?想一想(比如你自己小時候的經驗,不記得的話就觀察別人的正在學說話的小孩)。
我的經驗是這樣。我那年代沒有網路,所以我在大二時是先參加大學的英語會話社,然後升大四前去上(隸屬於AIT的)美國文化中心的會話課(很多年前已經停辦)。這期間也有找會話社的老美老師(他在英文系任教)問問題,聊天等等(練習會話),以及找到一個老美做語言交換。我那時沒電視,所以只能每天收聽空中英語教室的進修級廣播(現在的 Advanced。我主要是聽老師之間的對話)。英文小說裡頭的對話是用文字模擬口說,所以讀小說也是個方法。總之重點是你依照你的環境想辦法去找機會練習(參考這篇)。
我是從簡單的開始(*1),也當然開始時會繼續國高中時期的習慣,會事先或是事後想文法,這持續了好些年,當然會去思考文法的頻率從剛開始的「幾乎都要去想」降低到「偶而幾次」,然後「下意識的因為以前國高中應付英文考試的習慣會無法控制的去想一下」,到現在的零。
(*1) 英文考試時該選過去式動詞時我都會,不過主要是考試時(我那時是紙本)能另外花時間去想,也還能回頭查看。口說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口說時該用過去式動詞卻講成現在式,這其實是基本口說技能。我那時既然這能力沒跟上,那麼我就從簡單的開始練習起。
haowon.freeflarum.com 我設立的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