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都不會教

從我大二開始參加學校的英語社團到大四時到外頭上會話課,一個共有的現象是一開始時課堂全部客滿,然後人數漸漸減少,到了最後往往只有四到五個人,一直都是如此,『屢試不爽』。

會話課上到第二期時是個來自美國有印第安人血統的女老師,據她說她來台灣前是在小學教書。同樣的,課程開始後漸漸的有些學生不再出現,有的是上班族,有的是在學學生,上到後來一位某大學的女生抱怨一句『她都不會教』,再過個幾堂課她也不再出現。

但是這位老師卻是對我影響最大的老師。

她的上課方式其實很『制式』,就是那種典型的小班教學,上課時會分組討論,有時玩玩遊戲那種,這是種很『標準』的上課方式,所以我實在不曉得那位女同學所說的『不會教』是指什麼,我只能猜說這是她第一次在外頭上這種小班制的課,而她期待的是那種學生坐在下 頭一直抄一大堆筆記,然後老師在上頭一直滔滔不絕的講各種英文規則和注意事項的台灣式傳統教學方法吧。

有句話,我忘了是中文還是源自外文,大意是『一個人不要的垃圾是另一個人的寶』,一樣米養百樣人,同樣的授課方式無法滿足所有的人,只能說我很好運,非常的習慣這種授課方式,也吸收了不少。

上課的方式和內容其實沒什麼好說,因為老外老師的教法都大同小異。這位老師對我的第一個影響是關於我的英語發音,日後真的是受益良多。說穿了也沒什麼,那就是『慢慢來』。

再來的卻是約半年後的事,那時我能上的課幾乎都上完了,只剩最後的最高級,可惜要當兵無法報名, 剛好有次我在休息室遇到這位老師,她跟我說她打算繼續待在台灣一段時間,想學好中文,問我有沒有興趣和她『語言交換』,我當然有興趣囉,能練習的機會我是不會放過的。

這期間她又影響了我兩件事。一個是關於英文的學習,一個是關於人生的看法。對於前者,她說英文學習的重點是在過程而不是結果,對於後者,她借了本書給我,內容我就不多說,反正日後我才知道這書在美國曾流行一時,幾年前又在美國電視上看到關於這作者的報導。

前頭我沒有多寫『如何教』與『如何學』,因為上了這麼多課,我真的認為『自己』才是真正的主人,老師和書籍一樣,其實都是幫助自己學習英文的工具,我有問題問老師,然後他回答,就是這樣而已,唯一的差別是和老師之間有互動,沒那麼枯燥乏味而已,所以我才能一直從上課初坐到上課尾,上得津津有味。要我坐在下頭等著老師把英語知識灌給我,我真的會受不了。